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一现象表明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2020-05-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2
2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业雇佣关系的出现
3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这种变异的实质是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C.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D.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
7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出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2018-02-14更新 | 18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江西遂川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发展也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吾乡(徽州)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明·汪道昆《太函集》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什么经济思想?据材料说明其主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2)指出材料二中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据材料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9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苏州出现“小户”“计日受值”现象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大进步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D.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0 . 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当时农业还较落后
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