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的出现(     
A.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表明政府放松对思想的控制
2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以“众治”取代“独治”,王夫之要求“不以天下私一人”唐甄痛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黄宗羲也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些主张
A.宣扬民主启蒙的思想B.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D.反映了对传统体制的反思
2022-01-15更新 | 535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综合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据此判断,王夫之这一说法(     
A.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B.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为主要目标
C.具有一定民主启蒙色彩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4 . 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提出“能必副所",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人的认识活动,而人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世界相符.这位思想家也主张
A.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B.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D.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的是
①“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8 . 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物质)测(实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A.呈现出崇实舍虚的新风尚B.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深受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D.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C.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D.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021-12-01更新 | 27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届湖南永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5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