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三代以后,文与武固不可合矣,犹田之不可复井,刑之不可复肉矣。……汉以后之天下,以汉以后之法治之”。王夫之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是(     
A.崇尚实学,反对空谈B.道随器变,法因时改
C.顺应法治,批判继承D.道在器先,重道轻器
3 .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
(1)背景
①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③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吏治腐败。
④“西学东渐”带来先进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黄宗羲:严厉抨击_____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
②顾炎武、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_____进行了批判;倡导“_____”。
2022-10-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据表分析,他们都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家天下”的本质就是专制时代的“统治者”用以“镇压人心”的工具,强调“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王夫之的这一主张
A.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追求
C.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D.反映了人民对君主制的厌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C.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D.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021-12-01更新 | 27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020-10-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20-10-14更新 | 30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9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5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