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微班进京,道光年间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对于清中叶后京剧能终结“花雅之争”的原因,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西方文化传入的趋势B.京剧具有完备的戏剧形态
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京剧蕴涵更多的文化价值
2 .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20-07-12更新 | 884次组卷 | 6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06-09更新 | 11923次组卷 | 16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