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
2020-11-12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校内自制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5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3 . 王夫之按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举例论证“气”的永恒不灭性,认为这种永恒无限的“气”乃是一种实体,并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充满两间,皆一实之府”等命题,力图对物质世界最根本的属性进行更高的哲学抽象。此认识论
A.开始了对宇宙本源的探索B.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C.批判了理学唯心主义观点D.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其中的规律性是由“理”与“势” 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体现的。由“理势合一”而构成的“天”即是人类历史的主体,它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下列各项中,与此相对应的主张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C.“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先气后”
D.“天地之化日新”、“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
2020-07-12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著作《读通鉴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观,王夫之着重批判历史现象,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它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客观趋势。根据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和“理”的具体论述,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而为天”的学说,“天”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认为天的内既包括贤者的“己之天”,也包括属于普通民众的“"民之天”,主张“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摘编自蒙晨《浅析王夫之的历史观》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夫之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王夫之的历史观。
2020-07-07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0届高三6月调研(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2020-06-20更新 | 118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王夫之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认为诸文明“ 衰旺彼此迭相易”。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 中国之天下。”王夫之的这一观点
A.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B.推动了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个思想家认为:“没有车马便没有御道,没有牢醯、璧币、钟磬、管弦便没有礼乐之道”,从而明确指出了在器之外、器之先安置一个“无形之上”的精神本体的说法乃是一种谬说.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王守仁B.陆九渊C.王夫之D.顾炎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