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是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即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它把世界上最丑恶的形貌一丝不变地保存了三四千年”.20世纪初叶,马克斯·韦伯等西方学者提出的精神文化决定论给这种观点涂上了理论色彩……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自停滞论出现之日起,中外学者即不断与之商榷和争鸣,并在争辩中使中国历史变迁论得到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吕振羽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到近些年出现的“市场经济萌芽”“近代化萌芽”“早期工业化”等新概念的提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7-10-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