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他是湖南人,是明末清初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有“东方的黑格尔”之称。他强调的观点有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2020-08-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读四书大全说)中说:“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据此可知
A.理先气后B.理在气中C.心外无理D.心即理也
2020-08-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
A.反对重农抑商B.否定君主专制
C.主张社会变革D.主张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明清之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思想家是
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
2020-07-17更新 | 311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0年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长河中,在今湖南省地域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湖湘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唐代湖南某著名瓷窑的世界第一(部分)

1第一个成功发明烧制铜红釉,在世界彩瓷上开先河者。
2第一个开创模印贴花。模印贴花是用陶泥模印出花纹后,粘贴在瓷壶的系纽或流下,再施以彩釉。
3第一个创造并发明釉下彩绘。有花鸟画、动物画、人物画、山水景物画、写意画等。
4第一个涉足商业广告语。如在瓷器上用釉下彩文字标出“美酒”“郑家小口,天下第一”等广告语。

——摘编自《光明日报》


(2)写出该瓷窑名称。结合上表信息,说明该瓷窑生产和营销的主要特征。
2020-07-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6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物质)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视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在“理”的存现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据此推论,你认为两派在探求“理”的途径上有何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和思想因素。
(3)材料三中王夫之对“理”有何认识?请用同时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提供佐证。
8 . 孟子位居“亚圣”,对儒学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学说的主要出发点在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本来人人都有的,这是天生的仁、义、礼、智的根苗。因此,国君要把本性中的“善”加以推广,也就是推行“仁政”,实行“王道”。

——摘编自杨 宽:《战国史》

材料二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命人编《孟子节义》,被认为有碍尊君的85章文字全部删除。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删去部分占全书近1/3。

——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别阐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孟子思想的发展。
2020-07-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2020-06-20更新 | 1184次组卷 | 29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思想家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君主以法治国B.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
C.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D.黄宗羲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