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唐朝以来,中国的商业发展引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

——《简明宋史》

材料四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商业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021-12-2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代人张瀚的先祖在成化末年(明中期)以白银一锭购买纺织机床一张,后增加到二十余张,最后富至数万金,规模扩大数十倍。张瀚的先祖能够组织大规模纺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B.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C.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政府改变抑商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研究上,不要提研究资本主义萌芽了。与其说资本主义萌芽,不如叫近代化萌芽即市场经济的萌芽。

——摘编自吴承明《要重视商品流通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中的作用》

把中世纪城市整体发展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结构体系来进行中西比较论证,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社会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上不可能孕育出这样的胚芽,因此所谓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在是一个不存在的伪问题。

——摘编自杨师群《明清城镇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出精细化和总结性两大特点。既有战国、两汉等时段新说,又有从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与形态的剖析、旧说新议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弥补了前期讨论的缺陷。

——摘编自何晓明《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

材料三   回顾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学术史,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去把握:①1930-1940年代:问题的最早提出及理论定调;②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对经典结论的证明;③80年代:解放思想,回归学术;④90年代:开放语境下的深入探索。

——摘编自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1)材料一中的两种主张是否相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在80年代出现高潮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影响历史研究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明代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主人公宋小官被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抛弃,夫妻被迫分离,穷困潦倒。后来通过做生意,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就在南京凤仪门内,买了一个几十间房屋的大宅子,接回了苦苦等待的妻子。然后又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置买大量土地,依靠收地租,过上了富足悠闲的生活。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摆脱了穷困潦倒的境遇?宋小官大量买田置地,是因为当时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史实最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A.种植土豆等农作物,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B.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明代天顺四年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这一举
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
C.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2021-05-21更新 | 7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如东中学2022届高三8月调研(线上)历史试题
7 .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 . 道光二年的某碑刻中记载:苏州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计工受值”;机匠“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机户若与之理论,即“另投别户。”该碑刻内容体现出当时苏州
A.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B.农民大多在经营副业
C.小农经济仍占据优势D.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
9 . 苏州碑刻博物馆《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发动大规模聚众"叫歇"(罢工),最后以机户在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呈请官吏行文"永禁""叫歇"告终。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10 . 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由此可推断这-时期
A.统治者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广东全面普及经济农作物
C.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