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会典》记载了明朝前期进口货物交易情况。其部分货物交易情况,列表如下: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疏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通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000文;格“一”表示数据缺失。
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对外贸易出超明显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022-11-27更新 | 1117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2022-11-11更新 | 400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①明朝中后期____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②区域间________贸易发展。
③实力雄厚的____群体的形成。
④兴起一大批以____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022-11-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讲)
6 . “明成祖朱棣时期,扩建了元代大运河的副线……南北间的商业贸易也在京师和大运河的发展下带动起来了。长江流域和其他南方地区的商业同样获得了发展。例如,当时徽商遍布天下,他们从事各种生意,如贩卖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各地的茶叶和丝绸、食盐、木材以及食品等等。”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转移带动了长途贸易发展B.南方经济对北方的依赖程度加深
C.大运河发展是商帮形成的直接原因D.商业发展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后期,蚕桑、棉花、茶叶、丝绸、棉织、陶瓷、玉石、刻书印书、造船、酿酒等生产不断发展;明中期以前的商品流通主要是奢侈品或区域调剂式的流通,其后主要以人们日常需要的粮食、棉花棉布、丝绸等太宗商品为主;隆庆时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一书,列出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己所有这一切,促使着一个个地域性商帮在全国各地先后崛起。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商人商帮与地方文化》

材料二   明清商帮的活跃在当时引发了“竞以求富为务”“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的价值观念转变,孕育了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四民皆本”(“五、农、工、商”称为四民)的学术思潮。该研究证实,在历史.上有商帮兴起的县,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的概率、选择以私营企业雇主以及自营劳动者为职业的概率均有提升。换言之,即历史上商业繁荣、商帮组织活跃,所形成的传统商业文化鼓励着当代居民的创业行为。

——摘编自周黎安《明清商帮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商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A.实力雄厚的商帮已开始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五代是草市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的草市上除农户出售自用有余以调配余缺之外,城市市场出现的珍玩宝器等奢侈品亦充斥其间。草市的数量和种类与前代相较也有增加。一些草市则分布在茶山附近,形成所谓茶市。与茶市类似者还有“鱼市、药市、桔市、莱市”等类。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大量涌现。以特殊商品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草市也较为普遍。伴随这些专门化草市的繁荣,其经营范围突破了单一产品的限制,交易范围不断扩大。隋唐时期草市发展的特点之一为江南草市发展迅速,北方草市兴起滞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城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内部泾渭分明的坊市界线被突破。商业活动范围由市伸展至坊,坊内店铺不断增加,营业不再受时间限制,夜市出现并迅速扩张。城市内部坊市店铺林立,发展为商业中心。

——摘编自冯兵《草市:隋唐五代乡村市镇化的历史典型》

材料二   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工业在江南市镇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过农业。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国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中国生丝出口量突破10万担,主要来自江南的市镇。江南市镇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的精良,使得欧洲国家的手工棉纺织业相形见绌。从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镇起步的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导致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的早期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并为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纺纱织布业带动了市镇的染布业、踹布业的发展。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随着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市镇上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踹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五代草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市镇与隋唐五代相比有哪些新变化,并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朝后期,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李贽提倡“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纲常崩坏失去活力B.市民阶层的日益发展与壮大
C.理学趋向实用主义追求私欲D.重农抑商松动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