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022-11-27更新 | 1117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明成祖朱棣时期,扩建了元代大运河的副线……南北间的商业贸易也在京师和大运河的发展下带动起来了。长江流域和其他南方地区的商业同样获得了发展。例如,当时徽商遍布天下,他们从事各种生意,如贩卖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各地的茶叶和丝绸、食盐、木材以及食品等等。”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转移带动了长途贸易发展B.南方经济对北方的依赖程度加深
C.大运河发展是商帮形成的直接原因D.商业发展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后期,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李贽提倡“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纲常崩坏失去活力B.市民阶层的日益发展与壮大
C.理学趋向实用主义追求私欲D.重农抑商松动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在元朝时只是一个小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该镇居民达二三千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B.跨区域商品贸易的繁荣
C.政府积极推行惠商政策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中后期,当国家财政或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会向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商帮寻求帮助,作为奖励或交换,商人被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由此可见,明中后期(     
A.抑商政策因时局而改变B.国家承认商人的社会财富
C.商帮介人国家经济命脉D.商人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代有医书传世的医家中,有明确文献记载其为中途弃举从医者多达数十人,而未有医书传世的儒生弃举从医者更是不在少数,在各地方志及其他史料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八股取士阻断平民入仕道路B.医药事业进步带动从医热潮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D.经世致用思想改变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初,纸币宝钞作为法定的货币,然后铜钱、白银、宝钞兼用,明末又推行银两制,白银便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一转变能够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B.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C.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A.湘商和浙商B.徽商和晋商C.鲁商和晋商D.徽商和湘商
9 . [明清经济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产量的增长来看,宋代全国耕地约5.6亿亩,明代约7.842亿亩,清代达到9.248亿亩。宋代年平均粮食产量为464亿斤,明代则上升为696亿斤,清代剧增至2320亿斤。毫无疑问,这些农业上的成就与其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沈定平《从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看明清之际的生产发展水平》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赣商、鲁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简析其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2-07-10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2-06-27更新 | 1984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05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 -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