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
A.批评心学清谈B.继承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2 . 如表列举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表明他们的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政治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众治”“循天下之公
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其他主张将自然科学列为教育内容经世致用,注重实学肯定人本能欲望的合理性

A.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C.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案D.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商人利益诉求
2022-01-2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初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指出:“不耕无以为养,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清代学者焦循(1763—1820年)在《里堂家训》中提到:“学者以治生为要,一切不善,多由于贫。”并主张“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从中可以看出清代的家训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冲击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2022-01-19更新 | 62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汉唐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岂天之不生才哉?则取之之法非也。吾故宽取士之法,有科举,有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书,而用之之严附见焉。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

材料二 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销磨于场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究得而乘之。

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略仿唐人郡县之等:小郡十人,等而上之,大郡四十人而止;小县三人,等而上之,大县二十人而止。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才之高下而差次之,有阙则补,而罢岁贡举人之二法。其为诸生者,选其通隽,皆得就试于礼部。而成.进士者,不过授以簿尉亲民之职,而无使之骤进,以平其贪躁之情。

——摘编自顾炎武《亭林文集.生员论》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的共同主张及各自的解决方案。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黄宗羲、顾炎武的共同主张,并说明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