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据《宋书·孝义传》载,南朝宋人郭原平“每为人作匠,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竞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炊。”有年大雪,“商旅断行,村里比屋饥饿”。这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已然萌芽B.市场联系有所增强
C.小农经济趋于解体D.社会经济日渐凋敝
2022-10-09更新 | 47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说明当时(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
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
2022-09-09更新 | 111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监测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朱洪武课民种桑,盛泽开始有村落,“居民止五六十家”。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苏州)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嘉靖时,盛泽“居民百家,以锦绫为市”,开始成为四乡丝织品的集散地。清初发展更为迅速,户口日增,康熙时,“居民万有余家,蕃阜气象,诸镇指为第一”。明清时期盛泽还出现了“有力者雇人织挽”“中元夜四乡佣织多人……汇集东庙”的现象。

——摘编自姚天祜《明清时期的丝织巨镇——盛泽》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上半期,欧美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对中国生丝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对外贸易,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市场体系的扩大。从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蚕丝业和织布业来看,几个乡村工业核心区的形成和发展也都得益于此。从19世纪、20世纪之交开始,在一些原始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传统的乡村工业开始吸收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在生产组织形式的演进方面,发生许多实质性的变化。不仅传统家庭经营组织的内涵发生改变,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包买商制度蓬勃兴起,各种类型的合作制也开始出现。

——摘编自于秋华《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生产组织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盛泽镇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乡村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机工出________,机户出________”标志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2022-06-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经济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在研究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一、缺乏进行工业革命所必须的煤炭、铁等原材料
二、进口商品大多与民生无关
三、封建政府未给予足够重视,认为能够自给自足,对海外贸易依赖性较小
A.新的经济因素艰难发展的原因B.对外贸易入超的原因
C.科学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D.海禁政策出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之际“天下之士多出于商”,一些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在中国士农工商的缝隙中形成了特殊的儒商、绅商群体。这可以说明当时
A.重商主义蓬勃发展B.传统义利观已难以维系
C.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社会蕴含转型的内动力
8 . 清代乾隆年间,在广东的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在盛产棉布的锡,一些商人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由此可见当时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清代苏州手工业行会制度中的每一条都是限制竞争的,如“外方之人来苏开作,遵照旧规入行,出七折大钱十两。”同时限定数量及开设地点,对违规者的制裁十分严厉。小商品生产者在行会内部的生产技术“均系世代相传”,“父传子业”。中国的城市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堡垒,城市中的统治机构也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使得中国的手工业行会组织在激烈的工匠反抗斗争中,把自己的利益寄托于封建势力,最后投入封建政府怀抱。封建官府从稳定统治秩序,巩固政权,维护切身利益出发,也把行会作为剥削帮工,为其课敛赋税的工具。

——摘编自孔令奇《试论清前期苏州的手工业行会》

材料二   1618世纪的荷兰行会对学徒的培训和教育是其一大特点。“学徒制是促进手工业技术和工艺得到传承的基础。它不仅使知识和技术得到传播,也为公司式的经营方式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在有专利权的人中近三分之一是手工业者,他们大部分人来自如阿姆斯特丹等中心城市。同时,阿姆斯特丹等很多城市行会的入会费用很低,结果许多行业中外来的工匠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甚至达到70%—90%。对此,美国社会学家爱伯斯坦说:“许多行会对智力的大量投资能部分解释荷兰共和国在其黄金时代创造的经济奇迹。”

——摘编自宁凡《近代早期荷兰手工业行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荷兰行会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手工业行会对当时中国和荷兰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10 . 明万历年间松江府富豪潘允端的日记显示,从粮食种植、水利兴修、花木栽培、蔬菜培育到购买农具,出售产品、发放工资等各种农庄生产、管理事务,他都全部参与。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生态农业已具规模
C.农业经营方式革新D.租佃关系较为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