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61年,英商宝顺行顺记运送洋布赴山西售卖时,在运货车上“高插钦命通商大臣黄旗一杆,手执天津海关崇(即崇厚,当时为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照单。”车队一路畅行无阻,获利颇丰。这一个案可以说明(     
A.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B.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D.条约体系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 . 中国最早西式饭馆出现在鸦片战争前的广州,上海开埠,日益繁荣,欧美各国洋人纷纷到上海,西式餐饮业重心移到上海。这说明上海(     
A.西餐开始兴起B.经济超过广州
C.民族工业兴起D.已变为殖民地
3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人了封建主义禁铜着的神圣王国",这是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特征B.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C.混淆了武装侵略与文明传播D.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落后
4 . 《南京条约》中文原件中,始终把中方人员排在第一位,例如序言中写道:“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这与参照国际通行惯例的英文原件中的排序是正好相反的。中文原件的这种书写方式说明
A.清朝未能正视自身在世界的地位B.前线官员有意瞒上以减轻追责
C.中西长期隔绝影响语言文化交流D.清廷具有浓厚的维护主权意识
2022-05-30更新 | 38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十可虑奏》是清朝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鸦片战争失败前夕上的奏折,总结语是“凡此十端皆属必然之患,亦皆属莫解之忧,若不早为筹划,则国家之事岂容屡误。臣病躯楮柱,心急如焚,寝食俱废,辗转思维,并无良策”。这一奏折
A.暴露出统治者御敌能力不足B.体现了地方官主权意识缺乏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D.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天津条约》取得的公使驻京权利,陆续派遣公使驻华,并在华开设公使馆和领事馆。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开始派遣赴外使臣。1875年出使英国的钦差大臣郭嵩焘后转为长驻英国,成为晚清第一位驻外公使。这说明晚清这一时期
A.外交仍受传统观念影响B.近代外交迈出艰难第一步
C.民族国家意识逐步增强D.外交条约制约了中外交流
2022-04-13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美国人亨特夫在1852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天,我陪同夫人、新加坡约翰斯顿公司的瑞德、旗昌洋行的奥恩以及吉布-利文斯顿洋行的吉布参观了广州城的五仙观,观赏了五羊石。据这段记载可以推知
A.不平等条约动摇传统华夷观念B.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的主要手段
C.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和经商D.通商口岸受到西方文化全面冲击
2022-04-10更新 | 419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认识到自身权益是条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由“天下共主”单方面施恩,而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清政府的这一观念
A.以反击列强侵略为核心B.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C.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
9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403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第五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海关的设立适应了
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