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道光二十ニ年二月(1842年)上奏论道:与其消耗大量军饷调集大军与英军作战,不如一次性向英国赔款,后者不过是白银几千万两,而前者很可能就是无底洞,最终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的赔款要求,而放弃了与英军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这段史料直接表明
A.《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平衡利益下做出的选择
B.《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虽败犹胜
C.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己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丧失
D.地方官员蒙混皇帝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
2 . 《南系条约》中文厦第十戴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奖享要公议定则制。由部需发晓示很多人将“秉公议定”微括为“协定关税”。意为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然而“秉公”的意思并不太明确。茅海建先生查阅了《南京条约》文版,发现“秉公”对应的是“firandeglar,意为“公平的和正式的".也就是说,英国人希望中国制定出公平的关税税率,而非要与中国“协定关税”。据此可知
A.解读文献必须与考古资料相结合B.运用史料必须先辨别史料“真伪”
C.研究历史应注重多方史料的印证D.“协定关税”的涵义因此不明确
2021-02-0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1843年中美《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这一史料可以说明
A.中美两国可以平等贸易B.清政府力图维护国家权益
C.中国关税自主权遭破坏D.清政府拒绝修约有合理性
4 . 史料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我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   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④香港岛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蒋廷黻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样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段话中体现了他观察历史现象的主要思想方法是(     
A.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B.以主观认识代替客观事实
C.在特定历史背景中解释历史D.以平民阶层视角观察历史
6 . 2012年8月,某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一处史料陈列馆(下图)。其中第二展厅的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 下面为1842〜1845年英国运到中国商品价值总量统计图,推动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是
A.资本输出B.协定关税C.开放苏杭D.设外务部
8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该学者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