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嘉庆至道光年间,大量英国船只在中国东南海域长期秘密测绘海图。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依据之前所绘图纸,封锁珠江海面后占领既定目标舟山、定海,然后继续北上。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英国挑起战争蓄谋已久B.中英两国实力相差较悬殊
C.闭关自守政策难以维系D.清廷官兵缺乏作战的勇气
3 . 关于鸦片战争,学者提出诸多观点:“当两种各有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以上观点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B.都肯定中国反侵略的正义性
C.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D.都指出中国战败具有必然性
4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6次组卷 | 168卷引用:2010年内蒙古元宝山二中2011届高三补习班阶段测试文综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政府绿营兵和八旗兵肩负的并非只有征战一项,他们还担负着衙门日常勤务、守陵、河工、漕运等任务。清廷还规定“各省水陆孔道之旁,设立墩台,驻宿兵丁,所以护卫行人,稽查匪类”。清廷的这些举措
A.反映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不堪B.推动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
C.促使满汉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D.不利于集中兵力抵御外敌
6 . 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炮子谣》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谁?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7 . 在卷帙浩繁的近代国际法中,林则徐选择了三个主题组织翻译:(1)   国际贸易规则中的 “例禁”与“违禁”;(2) 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3) 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据此推知,林则徐的主要意图是
A.扩大对西方各国的贸易B.深入了解西方法律体系
C.论证海禁政策的合法性D.适应反侵略斗争的需要
8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7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2019-12-18更新 | 328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及协定关税的规定,体现了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香港岛D.回应虎门销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