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800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B.促进丝银贸易发展
C.在中国倾销棉纺织品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024-01-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839年在中英的贸易中中国方面进出口商品货值统计表(单位:西班牙银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进口货值出口商品货值
鸦片13354030茶叶9317992
印度棉6563124生丝2052288
杂货(主要是手工制品)4116873杂货1669644
珠宝751455珠宝8974776
A.中英贸易结构隐藏着较大风险B.中英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C.白银大量入华降低商品购买力D.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竞争力
3 . 1841年初冬,习惯铳炮齐鸣之后短兵相接的清军在广州城外一触即溃,兵勇连英军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便倒地了,“夷船”几百步外轰开营垒,几无可挡之物。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西方对亚洲地区的殖民侵略B.中英之间军事差距明显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D.清朝统治阶层封闭愚昧
4 . 下表为1839年中英贸易中中国方面进出口商品货值统计表(单位:西班牙银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进口货值出口商品货值
鸦片13354030茶叶9317992
印度棉6563124生丝2052288
杂货(主要是手工制品)4116873杂货1669644
珠宝751455珠宝8974776
A.中英贸易结构存在巨大隐患B.中英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C.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速英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2023-11-25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清政府文件中常用的与西方国家有关的词汇。这些词汇体现了(     
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查办、秉公办理、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恩施、办理夷务、羁縻、驭夷情同恭顺、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四夷未服、救抚
A.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特点B.清朝政府的世界观
C.清政府的妥协退让D.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
6 .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发生了“三跪九叩礼”和“单膝下跪吻手礼”的礼仪冲突。1873年,外国公使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中外礼仪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     
A.“天朝上国”迷梦苏醒B.华夷外交体制已解体
C.半殖民体制逐渐深化D.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7 . 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据此,该学者认为(     
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根源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
8 . 下图为《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社会万象》中漫画《混一天是一天》。该漫画揭示出
A.鸦片流毒对中国产生巨大危害B.清政府大力禁止吸食鸦片
C.晚清统治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D.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2022-03-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A.发动侵略战争B.进行鸦片走私
C.在华建立工厂D.输入廉价商品
2022-02-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奏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阅读两份奏折,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元年(1821年),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

今咪利坚国夷人,佛兰西吐爹喇咖啡了,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佛兰西吐爹喇咖啡了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材料二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