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882年欧美各国遣使进驻北京已有多年,朝鲜向清朝提出“变通旧制”的两点请求:一是在两国间建立新的商务关系;二是派使节进驻北京。后经清廷议定,仅批准朝鲜第一个请求,而对派使节驻京予以拒绝,企图延续双方的宗藩关系。这表明清政府(     
A.天朝上国观念动摇B.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对外策略务实灵活D.外交转型艰难曲折
2024-05-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耆英等以为通过进一步与英国“交涉”便可换取所谓“万年和好”,于是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等附件。同时,认为给予英法美等“片面最惠国待遇”,就可坐收“以夷制夷之利”。这说明(     
A.近代国家外交理念转型B.不平等条约签订影响深远
C.列强侵略进一步的加强D.思想认识关乎国家的利益
2024-02-23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893——1937年武汉棉业产业链基本形态图。这体现了近代中国(     

A.实业救国观念深入人心B.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D.经济结构转型的完成
4 . 英国人傅兰雅(京师同文馆教习)在编译西方医书时,将原作中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病名改为按照中国传统医学中疾病的分类来排列;在强调清洁、通风等与环境卫生相关方面的重要性时,除“卫生”一词外,他还使用了“却病清神”等与传统中医理论相近的字眼。这些做法(     
A.促进了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B.向民众普及了卫生健康信息
C.实现了西医与儒家文化的有机结合
D.是务实高效的编译书籍之策
2023-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恭亲王奕欣在和英法谈判的过程中认识到:只要中国信守条约义务,以善意和开明的态度对待洋人,就能保持和平。据此,他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此政策(     
A.有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认识到西方列强的本质特征
C.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D.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2023-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三)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特点的不同之处。据此可知(     
开埠前十年,对外贸易居全国首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广州
西方殖民者进行人口买卖的主要港口厦门
开埠前十年,对外贺易额较小福州
对外贸易额一直不大,地位较低宁波
1853年,进出口贸易额第一,成为最大口岸上海
A.中国迅速卷入西方市场B.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加剧
C.南北经济差距开始拉大D.中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023-10-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朝重臣伊里布的家臣张喜临危受命参与了中英谈判,他在谈判中说到:“我朝以德服人,不在兵威……尔们外夷不知大体,船坚炮利是霸道,非王道也。”由此反映清政府(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B.利用传统思想抗争
C.主张学习西方科技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8 . 林则徐抵粤主持禁烟运动初期向道光帝慎重建议:对外商采取“免治既往之罪,奖其悔惧之心”的政策,分化敌方,以保障禁烟运动的胜利。他称之为“鸦片必要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是以兼筹并顾”。这表明林则徐(     
A.对敌我实力了解不清B.主张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
C.注重外交斗争的策略D.力促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9 .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大量权益。清政府将给予西方列强的条约权益视为清帝国的“恩施”,并强调这种单向施予应限制在条约范围之内,要求对方“恪守章程",不要在此范围之外“妄生冀幸”。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A.国家主权观念淡薄B.固守传统政治理念
C.严格履行条约规定D.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10 . 鸦片战争后,清朝多数官员认为英国人“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已,尚非潜蓄异谋”。道光皇帝听到因仿造轮船需从澳门雇觅“夷匠”后,断然决定宁可不要船,也不能让“夷匠”入境。这说明,当时清统治阶层(     
A.极力阻挠洋务运动开展B.内部存在严重的对立冲突
C.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D.“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