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魏源在《圣武记》中说:“镇江繁富十万户,海龄禁难民迁徙出城,出者皆刃夹而搜括之,日捕诛城中汉奸,合城鼎沸。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这种观点
A.延误了传统体制的变革B.获知了战争取胜的关键
C.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D.否定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2020-02-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5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英国B.英法联军C.日本D.八国联军
5 . “长江的险要重地和满洲防军驻地镇江也被攻占。运河因此被封锁,帝国被切成两半,曾经做过明朝的都城和统治象征的南京也暴露于英军的面前。”材料描述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以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类似的现象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不断重复上演。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B.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
C.近代中国国人民族意识淡薄D.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2019-11-22更新 | 57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 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D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A.AB.BC.CD.D
8 .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8-05-08更新 | 406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0 .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各中学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但由学生开发的校本课程难免有些错误。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中错误的是
A.道光帝听说外国听说外国军队威胁京津,非常愤怒B.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在镇江战役中英勇抗
C.英法美俄四国组成联军,火烧圆明园D.签订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