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841年8月,清政府对英军的厦门防御战的清军共计5680人,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提标4300余人中参战者却不足2000人。这说明
A.鸦片战争的规模逐渐扩大B.中英双方军事力量悬殊
C.晚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淡薄D.清政府坚守天朝大国心态
2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采取两大军事行动:即攻占定海和封锁沿海,但东南沿海各地送京的战报中,对于前者各地官员都有反映,而对后者各地的奏折基本上未提到,英军不久也撤销封锁。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员愚昧无知B.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英不同
C.英军封锁自断补给D.封锁沿海对战局毫无影响
3 . 道光年间(1821—1850),外国殖民者侵略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战后却遭官员耆英和外国特使璞鼎查的诬陷,被捕入狱。与姚莹抗敌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1-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4 . 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这说明道光帝(  )
A.运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争端B.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出卖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联社称,2010年11月11日正是英国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英军将士的日子,这次接待卡梅伦访华的中方人员曾请这位英国首相和随从考虑摘下罂粟花,因为罂粟花会让中国人想起常说的鸦片,而鸦片加上英国首相,就难免勾起中国人对百年前鸦片战争的屈辱感。面对列强侵略所带来的这种屈辱感,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6 . 道光年间,外国殖民者侵略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战后却遭官员耆英和外国特使璞鼎查的诬陷,被捕入狱。与姚莹抗敌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
2020-08-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7 . “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加上地方官员对敌国了解较少以及对皇帝瞒报欺骗,所以中央政府对战况及局势了解极少。此次冲突实际上对清朝统治中枢影响甚微。”“此次冲突”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7-18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
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9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24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10 . 晚清诗人赵函在诗中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句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2-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