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4 道试题
1 .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随后德国舰只开进胶州湾过冬,俄国则据旅顺、大连湾。这反映出(     
A.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B.俄德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控制
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D.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20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4 . 中国近代的政治派别中赞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是(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中地点与事件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A.开①为通商口岸允许设厂
B.太平天国在②建立了政权
C.义和团在③抗击八国联军
D.列强在④设立外交使馆区
6 . 1878年,李鸿章委派商人唐廷枢,筹资从国外购买设备,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开办了开平煤矿。产煤质优价廉,逐步代替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据此可知,开平煤矿(     
①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②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③利于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④对外国资本主义存在依赖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7-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885年,中法战争法军战败,法国内阁因此倒台,中法签订《越南条款》。同年,台湾建省法国丧失了对越南的控制权,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B1891年至1895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标志戊戌维新运动进入高潮
C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D1901年,清末新政的内容有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满足了立宪派的政治要求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
2022-06-22更新 | 8329次组卷 | 68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朝在道光皇帝以前,总督很少由汉人担任,兵权掌握在满族手里。1864年时,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导致这一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D.保路运动
2022-06-01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年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调研练习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列强的侵略,李鸿章认为而东南海防比西北塞防更重要,应该集中力量保卫东南沿海地区,“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而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主张。左宗棠的主张
A.有利于保卫西北领土,抗击英、俄侵略
B.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和军事工业的开办
C.不利于集中资源进行西南方的对法战争
D.造成了力量分散,加速甲午战争的失败
2022-05-30更新 | 662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