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