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
2021-03-11更新 | 1304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2019-01-30更新 | 405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届广东深圳市四校高三8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3 . 下图为清代沿海与内地关税(包括常税与洋税)征收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清代(     

A.国家关税主权遭到破坏B.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D.沿海地区商品流通活跃
2024-02-27更新 | 462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895年某州县基层教官日记 (部分)。下表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时间日记内容
1月24日《津报》冬月初九:旅顺船坞有英兵船八只,倭不敢问,已退出。
3月24日闻东省之将帅,有避敌者、纵敌者、通敌者,为之愤然!
3月25日闻倭人有每日给渠四百万元始停战议和之信,为之愤然!
7月27日少杰来,得悉台北失守,刘永福退至台南。时事不可为矣,李鉴堂中丞腔忠愤,令人感佩。
A.拒和抵抗成为共识B.与列强矛盾激化
C.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9更新 | 48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两防并重。为此,清政府决定(     
A.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B.引进先进技术,推行百日维新
C.改革边疆建制,新疆台湾设省D.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晚清以来,国人对于举借外债的看法不一。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也有人将外债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由此可见,当时(     
A.列强控制着中国社会舆论走向B.民族利益影响国人价值取向
C.政府与民众始终保持一致意见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2024-03-14更新 | 44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明日之星高考精英模拟历史试卷【广东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25次组卷 | 79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B.追求利润渐成洋务运动的宗旨
C.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生
2022-05-31更新 | 53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三校(惠阳中山中学、龙门中学、惠州仲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政府将盐税作为重要税源,采用专区专卖形式严加管控。1855年,曾国藩向朝廷奏请拨给浙江盐商3万盐引作为销售凭证,自行运销至江西、湖广等地,浙盐从而跨越了传统的销售地界。此举主要缘于
A.政府萌发近代盐业管理意识B.太平天国运动扰乱盐业销售
C.列强发动战争加剧盐业危机D.外国商品输入加速白银外流
10 . 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     
A.论争对象发生改变B.救亡思路僵化死板
C.改革目的悄然变化D.检讨甲午战败教训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