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2 . 下表为甲午战争前后进口商品种类比重统计(%)。由此可知,甲午战后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小工具,器材,半制成品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
1893年0.67.88.413.078.691.6
1910年1.50.116.017.617.065.482.4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量日益减少B.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一定的发展
C.列强放松对华机器出口的限制D.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67年,洋务派奏请在同文馆内专设天文算学馆时,遭到了强力的反对。对此,慈禧指出: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材料反映出当时
A.西学获得朝廷的尊崇B.中西体用之争偃旗息鼓
C.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D.洋务派改变自强求富方针
2022-01-24更新 | 39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反映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工业生产B.抵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D.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79年,郭嵩焘出使英、法归国后,指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办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强夺民业,烦扰百端。”他极力主张官府不要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工商业,只要“创置器械推行之各省,俟民之择而从焉”即可。郭嵩焘的这一认识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B.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C.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要求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故闽茶必专恃洋商而洋商不专恃闽茶。”80年代以后,福建茶叶出口开始呈下跌趋势,茶农亏损、茶园荒。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福建茶叶营销方式弊端B.欧美的茶叶需求量减少
C.西方列强主导世界市场D.国内各地茶市无序竞争
2021-05-09更新 | 36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75年,军机大臣文祥上《密陈大计疏》:“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自治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这说明文祥主张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
C.借鉴西方的宪政精神D.畅通舆情反映的渠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说明“这场革命”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9 .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所谓的社论说,“中日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日本人对中国的惩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扩张,还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促进文明的事业”。这篇社论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促使中国向世界开放
C.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西方媒体积极干涉清政府内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层贪图享乐安逸,进取心逐渐减退,生活上逐渐腐化。在建设洪秀全住的天王府和杨秀清住的东王府时,大兴土木,宫殿金碧辉煌,林苑雕琢精巧。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
A.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B.兼具保守性与进步性
C.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的窠臼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