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四个方面,简要说明第三帝国“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和两部著作的作者。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你对“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的理解。
2 .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新表现有(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鸦片贸易合法化       ④划定使馆界,各国可派兵驻守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2023-07-29更新 | 145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2022-0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应该属于哪一集(     
A.《千年局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
2022-01-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近代化运动中,最早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1-09-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7 . 某同学在梳理晚清历史知识时,记下了“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等关键词。他梳理的历史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9 . 有学者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使清政府内部矛盾缓和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