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现代化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612月,开平矿务局成立了开平运煤铁路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开平矿务局将铁路从胥各庄延展到芦台阎庄。18875月,胥各庄至阎庄(芦台)铁路竣工通车,共32.5公里,史称“开平铁路”。如图是1887424日法国画报刊登的李鸿章参观天津芦台通车的场景。


——摘编自王倩《唐胥铁路与吴淞铁路》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1-29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被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京津地区历史大事简表(部分)

时间事件
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恭亲王奕䜣担任总理大臣
1867崇厚在天津创立天津机器局,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兵工厂
1878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宣传维新思想
1897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
1903袁世凯在天津重视市政建设,创设巡警制度、着手建造天津北站
1903清政府颁布《奖励公司章程》,提出奖励工商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京津地区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任选一角度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标题、主题鲜明,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从此中国进入百年耻辱灾难的岁月。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并结合交通、教育方面的相关史实,说明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性质发生的变化。指出1894年这场巨祸后,中国近代社会的时代主题,并指出19世纪末国人实践此主题的重要历史事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产业中,物流业首先发展起来。《南京条约》签订后,在中国的沿海,就有大量的英国船只代华装运土货。到1860年以前,西方国家已有十家左右的商行和轮船公司进入中国水域从事运输活动。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船舶修造企业,此后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舰政局。1881年,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唐胥铁路建成,开辟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先河。汉阳铁厂生产我国铁路建设使用的大部分钢轨。据统计,汉阳铁厂从1894年投产到1924年停产,30年间共生产了3300公里铁路钢轨。近代钢铁业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殷毅《以物流业为核心的近代早期产业结构演进与启示》

材料二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皮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