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江苏省句容市档案馆藏有一份同治五年(1866年)江宁府劝农总局所发执照(见下图)。执照载明“众姓田”领得句容县某村田地,由官府派员勘明界址,发给凭据,准其营业,日后垦熟开征时需按旧规定完纳丁漕等情况。对该执照的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摧毁了农村经济基础B.清廷实现了社会治理的近代化
C.清政府重视恢复战后社会秩序D.劝农政策解决了江南财政困难
2023-12-13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4860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②三人最终目标一致,可谓殊途同归
③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景,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利·洋务运动》整理)

A.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B.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
C.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D.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口号解读
冲决俗学之网罗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
冲决君主之网罗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
冲决伦常之网罗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的伦理思想
冲决群学、群教之网罗哲学启蒙

A.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
C.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
6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67次组卷 | 6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西庄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8 .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9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
D.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10 . 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
C.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
D.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