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

——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

——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
2024-05-15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65年,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时指出“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填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1873年,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主张“广闾阎(指平民)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这反映了他们(     
A.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目的B.关注军事和经济的联动
C.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D.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2024-05-15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讲到学习西方时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与番人并雄”。这一主张(     
A.体现农民政权性质B.反映出民族忧患意识
C.顺应中体西用潮流D.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4-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
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
三、宜亟造铁路;八、宜多派游历人员;
四、宜分设枪炮厂;九、宜预备巡幸之所。
五、宜广开学堂;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05更新 | 143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广东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1873—1874年上海轮船招商局至汉口等地航线运费降幅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目的地汉口宁波天津
1873年4两2.5元6钱
1874年2两1元或0.5元4钱或1钱
降幅50%33.3%-50%40%-50%
A.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方式滞后B.社会的动荡影响长途贩运贸易
C.列强侵略导致小农经济破产D.西方列强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采用商办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股,得到热烈响应。此后不久,以中小型矿业公司为主体的多家官督商办企业,以及造纸公司、玻璃公司之类的民办企业,纷纷在上海发行股票招集资本,大都受到了社会的欢迎。这表明上海地区(       
A.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B.创新商业经营形式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D.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2024-04-29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按咸丰皇帝的设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只是一个随时可能裁撤的临时性机构。但1861年后,总理衙门大臣的人数却由5人增加到7-11人,他们大多由各部尚书、侍郎兼任,甚至出现“办夷之臣,即秉政之臣”的格局。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统筹规划地方洋务新政B.协同政见寻求自强之道
C.机构设置注重相互制衡D.提升对涉外事务的重视
2024-04-23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主张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聘用西人技师,培养本国工匠,仿制外国工艺设备,逐步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变人之利器为我之利器”。上述主张(     
A.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出发点B.得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认可
C.阐明了洋务自强与御侮的关系D.体现了对洋务运动的初步反思
2024-04-18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1860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权臣桂良主张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方针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A.洋务派主张遭顽固派抵制B.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C.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D.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
2024-04-18更新 | 59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该企业(     

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B.受外来资本控制
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D.有较强的独立性
2024-04-11更新 | 39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