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63年,清廷向各省督抚发出谕旨,要求地方官员学习洋人制造火器之法。1864年.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说:列强“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稍有衅端,动辄胁制,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由此可知(     
A.清廷对中西差距有根本认识B.练兵制器成为清廷共识
C.清廷努力寻求国家自强之道D.师夷长技方面成就凸显
2024-05-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总理衙门建立后,奕䜣等人在办理中外交涉事务中深感“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伪,中国一概茫然”。随后,清政府派遣蒲安臣使团出访欧美,使清政府对西洋各国和世界形势有所了解。材料反映(       
A.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转变B.朝贡贸易体系逐渐瓦解
C.清朝重视提高国际地位D.中央官员深谙外交礼仪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为1851—1861年常关(政府设立用来征收国内商品贸易税的关卡)关停启用状况的统计。这一现象说明(     
时间1851年1853年1854年1855年1861年
状况武昌关(1859年复开)扬州关(1859年复开)、芜湖关九江关(同年复开)赣关(今赣州、1859年复开)浒墅关(今苏州)、北新关(今杭州)
A.列强加紧经济侵略B.政局动荡影响区域贸易
C.政府抑商政策松弛D.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2024-05-07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模拟卷历史试题
4 . 19世纪70年代,为应对台湾与新疆的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展开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讨论。如表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这场争论中的一些言论。据此可知,两者争论的根源在于(     
李鸿章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需略加复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现在用兵乏饷,指沿海各省协济为大宗,甘肃尤甚,若沿海各省因筹办防务急于自顾,纷纷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而东南无可指之饷,大局何以能支。
A.东南与西北的危机程度不同B.海防与塞防的战略地位不同
C.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D.李、左两人政治派别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85年,贵州巡抚潘霨建议利用黔省丰富的煤铁资源建厂炼铁。1886年,贵州设立矿务总局,在青溪县盖造铁厂。到1890年,青溪铁厂“开用机炉熔矿炼铁,一如西法,每一昼夜得铁四万余斤”。这反映(     
A.民族工业产生效益B.地方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C.洋务运动影响内地D.实业救国思潮深入实践
2024-04-09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高三省统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变局”论

最早用“变局”来描述鸦片战争后国内外形热的国人是黄钧宰。1844牛秋,他在《金击 七墨》一书中写道:中国官民“初不知洋人何状革法国何方也。乃自中平西北,环海而至在 南……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1848年秋徐继舍在《瀛环志略》甲指出:“南洋诸岛 国苇杭闽粤,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背变为欧罗巴诸 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据统计,1840—1861 年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只有22 种,而阅读过这些书籍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士大夫的时代觉醒,认识到中国所处的变局.当是在1860年以后。就在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里写道:“乃自五口通商.而天下之局大变。”作为李鸿章的幕僚.他的著作对当时读书人有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用到“变局”这个词来形容当前的时代。薛福成 1865年上书曾国藩,说“迄于今日,西洋诸国……并至于中国……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 西、米利坚四国为最强,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认为中国的内政不修,深闭固拒,墨守旧法亦是无法应对“变局”的重要原因。随着危机不断加深,“变局”论渐成时人共识。

——摘编自张宁等《浅论晚清士大夫的夷洋观和变局观》刘纯《“大变局”下中国近代文化的“觉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变局”论进行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33卷引用: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66年,奕䜣奏请招“科举正途”人员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西学。名士李慈铭得知此事后在日记中写道:“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这说明当时(       
A.西学受士人推崇B.守旧观念依然盛行C.清政府统治腐败D.顽固势力受到冲击
2024-01-22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初,西方列强将侵略的触手伸向了日本,在外国的压力之下,日本被迫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军阀官僚统治集团为此炮制了“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随着两国在远东地区争夺的加剧,俄国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终于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1905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鲍玲《日俄战争对二十世纪初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2024-01-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国洋枪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所恃……购买成功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将,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主张优先发展军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洋务派优先发展军事的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