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日清开衅之初,帝立意主战,观其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意亦可见矣。”材料中的“帝”应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同治帝D.光绪帝
2 . 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哪场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图中与黄海海战地点对应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牙山大胜”图片。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等地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甲午战争爆发。该报即以此为主题,进行报道。图画描绘的是清军发炮开枪、奋勇杀敌的场景,远处的日军纷纷弃甲曳兵、仓皇逃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当时的报刊更能反映出甲午战争的真实情况
B.画报内容严重脱离历史实际,没有研究价值
C.画报关注社会热点,报道内容与事实有出入
D.画报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有思想启蒙作用
2021-05-06更新 | 62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暨选考意向导引卷历史学科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西方人绘制的《中日朝鲜相争图》,河两边的垂钓者分别是虎视眈眈的日本和闭目静待的中国,河中游鱼代表朝鲜,桥上站着观望的则是居心叵测的俄国人。这反映了
A.清廷自上而下避战求和B.日本伺机挑衅
C.俄国积极干预D.朝鲜寻求独立
6 . 1894年10月24日,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历时14天,清政府陆海军不闻不问。月余,徐邦道率部在土城子阻敌,予敌重创。但敌增兵纷至,清军后援不继,众寡悬殊,无以为食,争船逃走,旅顺陷落。这一结局
A.源于清军素质的低下B.动摇了清政府反动统治
C.消磨了国人反帝意志D.折射出清朝统治的腐朽
2021-01-24更新 | 369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94年12月20日,美国《世界报》报道:“日军屠杀手无寸铁、没有抵抗能力居民的活动一天天地延续着,直到街道被残缺不全的尸体阻塞为止。”上述报道中的“屠杀”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根据国际法,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12日英国仍重申这一立场,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日矛盾因战争爆发而消除B.中国在中日的舆论战中失利
C.事件责任的裁定受利益主导D.中国战败导致英国态度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