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1年,李鸿章和曾国藩联名上书,奏请派出留学生,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之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然后可以图自强。”可见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B.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C.适应国家近代化需要D.打破传统的教育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年代学堂名称类别
1862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6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76福州电气学塾科技
1880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87广东水陆师学堂军事

材料二   中国近代型的新式学堂最早是由西人创办。到1860年,基督新教在华办的各类学校不下50所。国人自办新式学堂始于洋务派,但这些学堂一般都规模小,为科举正途所歧视。与此相适应,当时中国的旧式书院约有4500所,就读秀才有90万,童生约200万。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在其中就读的学生人数超过160万。

材料三   康有为指出:“夫因(八股)文体之极弊,而欲废四书文者,过激之说也。……厘正文体乃以尊四书,变通流弊乃以符旧制。其为事至顺,其图变至易,其所关至大,其收效至神。”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及类型。
(2)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时期中国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科举制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教育主张在变法中的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