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2 . 1865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往在十二三岁时,强寇窃发岭外,慨然欲为经世实学,以备国家一日之用,乃屏弃一切而专力于是。”这体现出薛福成志在(     
A.弘扬程朱理学B.致力科举入仕
C.镇压太平天国D.投身洋务自强
3 . 1852年,咸丰帝下令允许汉族地主举办团练。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武装力量;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因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亦声名显赫。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洋务运动的成就卓著D.太平天国呈现颓势
4 . 李鸿章统帅淮军于1862年年初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人匈奴”,极力避免淮军与“外国人掺杂”,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叹服西方练兵制器“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的这一转变(     
A.增强了士人阶层的开放意识B.反映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C.适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D.表明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60年代,左宗棠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左宗棠提出这一言论的根本意图在于( )
A.对比中西学术B.宣扬维新思想C.维护清朝统治D.鼓励学习西方
6 . 张之洞在《劝学篇》自序中反复申明,该书外篇所列学习西方的诸项内容都与六经之旨、三代之义相合,中国“圣经之奥义”“可以通西法之要指”,中国虽未“习西人之技,具西人之器,同西人之法”,但“已发其理,创其制”。张之洞这些言论旨在(     
A.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为戊戌变法提供指导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7 . 当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半壁江山之际,列强又乘机大举入侵,清廷处于危局之中,统治者被迫逃亡。危机缓解后,清政府(     
A.全面新政,应对民族危机B.学习西学,筹办洋务企业
C.顺应潮流,鼓励民间设厂D.调整政策,充当列强工具
8 . 如图是描述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漫画。下列诗句与之相似的寓意是(     
A.有心栽花花不开B.千树万树梨花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D.百花齐放春满园
9 . 咸丰元年(1851年),曾国藩上奏称:“官吏之浮收,差役之滥刑,真有日不聊生之势”,“百姓怨愤,则抗拒而激成巨案”,“国以民为本,百姓之颠连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皆臣等之咎也”。这反映出当时(     
A.集权理论的深远影响B.官民纠纷的空前激化
C.封建统治的危机四伏D.统治阶层的自我革新
2022-07-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李鸿章曾阐述兴办某一近代企业的意图:“派员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来年江、浙漕粮,已备官船造成雇领张本”,事实上该企业兴办后也达到了预期,“就中国洋面运中国官粮,外人断不敢欺侮……海运费大减而运极速。”关于该企业的兴办,分析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响应了清政府“广为制造”的谕令
C.背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体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