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晚清咸丰以后,地方督抚日渐坐大,他们以军务紧张为词,不拘常例,奏请黜陟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等官员,同时享有奏调保举官吏的权利,致使“保案踵起”。这一现象(       
A.源于地方行政体制重大变革B.反映出东南互保影响集权政治
C.表明政治权力结构发生变动D.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60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全国绝大多数督抚都出自湘淮系,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这一局面的出现(     
A.完成了军队的西式改革B.便利于国家的直接控制和指挥
C.导致了满清王朝的垮台D.致使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3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94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种豆得瓜”的历史现象。如某些措施的实施或某些历史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结果与初衷相背离,要么是“有心栽花花不开”,要么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谓是“事与愿违”。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相关知识,举一个具体的史例,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客观准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清朝统治者打败了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分裂分子等本国的挑战者,如果不是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循前例,清王朝的统治也许还能延续。材料意在说明清朝灭亡的原因在于
A.清廷面对民族危机缺乏根本性变革B.农民起义的打击
C.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D.边疆危机的加深
7 .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百姓流离失所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2020-06-06更新 | 34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名校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8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地主收租“如乞丐”。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触动了封建生产关系B.解决了农民阶级土地问题
C.具有空想主义的色彩D.贯彻了《天朝田亩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