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93年,日本提出的《军备意见书》认为:对日本而言,当时最重要的是夺取东亚霸主地位;为此,首先要确保控制东亚战略要地朝鲜,并尽快寻找机会对华作战。这表明
A.甲午战争中国必败B.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由于《天朝田亩制度》
A.平均主义的理想对农民的动员和激励作用B.规定的集体耕作制度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C.男女平等的主张使妇女成为太平军主力D.“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符合农民利益
3 .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强国御辱“有用”的东西。甲午战后, 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馆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据此可知,“博物院”
A.其发展与中国历史进程变迁相关B.体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C.主要为了展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D.是中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表现
4 . 1848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当时文人指出徐继畬“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A.民族意识得以觉醒B.学术研究引起共鸣
C.中体西用流行于世D.天朝观念亟待突破
5 .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1-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6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7 . 甲午中日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中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这表明当时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8 .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0-09-22更新 | 430次组卷 | 93卷引用:广东江门市开侨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9 . 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D.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10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9次组卷 | 54卷引用:惠州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