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48次组卷 | 8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2 . 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至清国面有今日之败者……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巨,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摆;文艺乃为繁荣之阶梯耳,岂是济夫实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制度改革的必要性B.需要引进自然科学
C.应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军官素质有待提高
3 .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B.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D.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但缺乏忠君精神即使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   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四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甲午战争,你可能不知道的七个事实》

材料三   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经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概括梁启超论述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论证其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一位人士曾上书朝廷:“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身家,无负朝廷……何忍弃之?全台非澎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督死守御。”该“上书”与哪一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中日甲午战争
2019-08-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理)
6 . “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2018-05-18更新 | 211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1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9 .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10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