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国别

铁路

建筑年代

里程(公里)

投资估计

(百万美元)

中东铁路

1898﹣1903

1721

189.3

胶济铁路

1899﹣1904

446

15

滇越铁路

1903﹣1909

464

32

南满铁路

1899﹣1903

1105

49

广九铁路(英段)

1907

36

6.7

合计

3772

292

A.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B.甲午战后外国开始了对华资本输出
C.俄国在对华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
D.外国在华投资铁路便利了经济侵略
2024-01-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4年,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一书,该书封面写着:“首为商战鼓与呼”。他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手段归结为“兵战”(军事侵略)和“商战”(经济侵略),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郑观应这一思想反映了(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西学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拓展D.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救国”思想萌芽于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和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接受、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和魏源的“科学救国”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使之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

——摘编自杨怀中《洋务派“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再一次群狼聚餐般地要“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朝野上下再一次认识到没有强盛的国力就难以抵御强敌的入侵,只有振兴实业才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这种思想的认知和传播带来了民族工商业的兴盛,中国实业界喊出了"振兴工业”的口号,由此掀起了“设厂自救”的热潮。

——摘编自汪波《关于近代创业救国思想和行动的再认识》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中两种救国思想形成的各自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对近代中国救国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廷海防与塞防之争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麕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记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

《筹议海防折》(1874

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盖东南以大海为界,形格势禁,尚易为功;西北则广漠无垠,专恃兵力为强弱;兵少固启戎心,兵多又耗国用。以言防,无天险可限戎马之足;以言战,无舟楫可省转馈之烦,非若东南之险阻可凭,集筹较易也。周秦至今,惟汉唐为得中策;及其衰也,举边要而捐之,国势遂益以不振,往代陈迹可覆按矣……

左宗棠

《统筹关外全局疏》(1877

——据王建朗   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晚清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海防与塞防之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论及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时写道:“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这表明列强
A.在中国展开利益角逐态势B.开始觊觎中国边疆领土
C.对外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D.侵华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6 .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时局,这
A.表明中国近代边疆危机开始出现
B.导致清朝政府迅速陷入崩溃边缘
C.迫使中国社会掀起不同形式的教亡图存斗争
D.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 . 1899年4月,《上刚子良相国书》中说:“伏念中国之近弱,自甲午之败始;而外洋各国之占我内地则自德之踞胶澳始;由是交涉之事日棘。在彼则欲壑无厌,在我则动辄得咎.百端千事,应接不逞……这说明当时
A.义和团运动兴起和不断高涨B.国民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高涨
C.八国联军侵华加剧民族危机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形势恶化
2021-02-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99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政策意见书中写道:“观清国之情势,欧洲列强于清国版图内到处扩张其利益线,终将改变清国地图……不得不断定清国将如彼之犹太人种,国灭而种存。我国亦当预料未来情势,以作尽量扩充利益线之措置。”基于上述判断,日本
A.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中国行动B.开始推行独占中国的政策
C.利用朝鲜问题挑起侵华战争D.加快推行近代化改革运动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 年 10 月 16 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 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 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 自由开放, 毫无差别。 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 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 第二, 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 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 第三, 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 无论用何种方式, 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 第四, 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 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 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 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 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 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 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 接受前两条, 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 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 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 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 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 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说明 1900 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 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 的原因。
(2) 简要分析《英德协定》 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