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主张
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项仍购西洋。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2022-06-08更新 | 5807次组卷 | 5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地方督抚的力主下,一批“坚忍任事之才”通过捐纳和保举等途径入仕并得到重用,有的甚至成为一代名臣。这一现象
A.加剧了官场风气的腐败B.因应了内忧外患的形势
C.反映了选官制度的革新D.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3 . 阅读关于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书籍所收录书目出版时间外国学者译著中外学者合译中国学者译著
《西学书目表》甲午战争以前139部123部38部
《译书经眼录》20世纪初期35部33部415部
A.维新运动推动了民众解放思想B.对西方社会的学习更为主动
C.“中体西用”的思想得以改变D.社会转型推动向西方的学习
4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结果B.中国失败具有必然性
C.导致中日海军力量逆转D.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5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高明区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
18515:91:21
18525:142:28
185310:104:19
18566:96:12
18642:100:17
18652;120:22
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
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史学家认为“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该观点认为“中体西用”
A.使封建文化形成新质文化肌体B.促进近代文化转型的作用有限
C.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模式D.阻碍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
2022-03-09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9 . 下表为甲午战争前后进口商品种类比重统计(%)。由此可知,甲午战后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小工具,器材,半制成品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
1893年0.67.88.413.078.691.6
1910年1.50.116.017.617.065.482.4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量日益减少B.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一定的发展
C.列强放松对华机器出口的限制D.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