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外国列强在华设厂数猛增,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2021-02-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在中国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涉及“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与该项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 . 1865年开始,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部分地区,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督办新疆军务,确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此策略制定的主要依据是
A.阿古柏侵略路线B.清政府的命令
C.英俄两国的干预D.新疆北可控南地形
4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2020-09-22更新 | 192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列强开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8-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两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7 . 时人创作的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等,其记录的创痛聚焦于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8 . 针对英国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市场的企图,李鸿章曾回应道:“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最终实现“在彼居住,开设行栈”的是
A.《天津条约》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20-05-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在一场对外战争失败后,因痛感危亡在即,皇帝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引发皇帝这种感叹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5-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提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这种说法的主要根据是
A.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步伐
B.甲午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C.甲午战后,东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020-04-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