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规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材料二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

材料三   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角度分别概括《东方兵事纪略》与马吉芬的回忆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所能确认的历史史实。
2023-11-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比较图。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A.海军装备远落后于日本B.军事机构运转十分顺畅
C.军事变革停于技术层面D.海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3 . 以往人们研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往往指向清廷腐败、指挥失当等因素。最近有学者发文称“日本66家报纸派出129名随军记者,对中国发动了凌厉的宣传攻势,而清政府不但没有进行回击,还拒绝了国内外记者的随军采访要求,未战中国已然输了”。由此可知(     
A.历史研究随视角扩展而深入B.战争的胜负取决于舆论的宣传
C.清政府没有做战争准备工作D.近代中国的报刊行业尚未产生
4 . 下图为从沉船“丹东一号”打捞上来的瓷盘底部文字复原图,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证实;“经过长达3年的水下考古,‘丹东一号’就是当年沉没的致远舰。”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甲午战争中的(     
A.丰岛海战B.旅顺口之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之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明治初期日本对华地图盗编的部分情况。这一现象
序号制图时间绘图地区或名称尺寸比例尺绘图机构
11872年台湾南部之图94*641/93000外务省
21877年7月清国沿海诸省99.9*64.11/250000海军水路局
31887年山西省全图149.9*80.11/700000陆地测量局
41890年3月满洲全图131.5*144.61/1680000参谋本部
51894年9月满洲全图98.2*1051/1680000参谋本部

A.反映出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野心
B.体现了日军地理勘探技术上的进步
C.揭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导致日本发动非正义性的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晚清时期光绪帝曾下诏令:“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往来梭巡,严防死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闯入,若有疏虞,定将丁汝昌从重治罪!”据此判断,下诏令时正值爆发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寓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8 . 晚清时期的中国,危机此起彼伏。伴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国边疆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19世纪中晚期的中国,哪些区域陷入边疆危机之中?
①西北地区②西南地区③东南海疆④北部海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 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积极争取列强出面调停,并且还要求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可则守,不可守则退”。李鸿章上述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A.贻误战机,造成清军被动局面B.造成列强矛盾,形成有利局势
C.有理有节,未给日军战争借口D.运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损失
2020-08-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法战争期间,北洋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当北洋水师独力抗击日本海军之时,南洋水师竞保持“中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势力之间的倾轧B.东南互保运动的影响
C.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D.中央集权体制的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