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
C.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2 .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C.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020-02-20更新 | 284次组卷 | 38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3 . 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
A.以自强、求富为目标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D.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2020-01-21更新 | 461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的开端。但当时很少有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弟送来就读,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年龄偏大的庸才,且大多数学生是冲着津贴来的。这一现象说明
A.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合时宜B.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步履维艰
C.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D.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2020-01-10更新 | 1098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证券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D.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
2019-12-26更新 | 351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

——摘编自马勇《觉醒》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8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清末新政
2019-11-15更新 | 271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B.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C.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D.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
2019-11-15更新 | 617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张之洞在筹建汉阳铁厂时需要购买英国炼钢炉,英方提出要先化验铁砂才能决定要用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答复说:“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购买的两座酸性转炉不适合后来汉阳铁厂所用的大冶铁矿,生产陷入困局。材料表明造成汉阳铁厂困局的因素有
①官僚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②官商不分的体制困局
③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窘境
④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