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1840年至1895年间,外国商人在中国陆续建立了上百家外资工厂。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大规模发展船舶修造业和航运业;创建茶厂、纺织厂、制糖厂、皮革厂等技术不高但较好推销的商品加工厂;在港口以及河运枢纽城市等地建立造纸厂、玻璃制造厂、火柴厂等小型工厂。这些工厂的创办(     
A.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反映出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折射出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 .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B.鸦片贸易在中国取得合法化地位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3 . 《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种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远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由此可知(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动摇自然经济主导地位D.民族工业处于崩溃的边缘
4 . 有学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证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为克服这一“狭隘性”(     
A.清廷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
B.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群众性反割台斗争此起彼伏
D.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浪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国志》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所写的第一部日本通史和明治维新史。该书1890年刊行,但社会影响不太。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此名成为畅销书,社会上一时流行这样一句话:“此书早日广为辆行,省岁重二万万。”这一现象反映了
A.近代新思想的萌发B.民族危机推动思想解放
C.“中体西用”思想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2022-06-05更新 | 674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898年3月,英、德两国在赫德帮助下战胜俄、法集团,与清政府签订了《续借英德洋款合同》。合同规定:清政府向英、德借款1600万英镑,年息四厘五,45年还清,除以关税作保外,还以江浙等地厘金和湖北等处盐厘作保。借款合同的签订
A.加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B.反映英德根本利益一致
C.开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2022-05-11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李鸿章对日方说:“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由此可见,李鸿章
A.认清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的根源
B.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
C.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启蒙作用
D.认同日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022-05-05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山东卷)
8 . 1898年2月,《湘学报》载文指出:“自甲午一役,城下行成,割地偿金,数万万人,正如酣睡至四鼓以后,蜀鸡一鸣,晨寝方觉。"时人认为“琴瑟之不调者,则改弦而更张之;厦屋之将圮者,则鸠工而重建之:国家之于法也,亦然”。这表明甲午战争(       
A.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摧毁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D.增强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
9 . 某学者指出,1897-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几个月之内就对中国的生存构成重大威胁,其威胁程度之大,远超过1840年以来历次战争的总和。而且,1897-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掠夺,都是在不发一枪一弹,完全采用恐吓的手段的情况下得手的。该学者旨在说明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刻不容缓B.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工具
C.帝国主义列强意图瓜分中国D.甲午战败中国国际地位骤降
10 . 1881年到1894年,清政府共修建铁路300多公里。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新增铁路全长9200公里,其中由列强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300余公里,占90%以上,中国自办的铁路只有850公里。这表明(       
A.顽固势力阻挠铁路修建B.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倾销
C.甲午战后政府更加腐败D.列强侵华加大资本输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