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经济状况存在地域不平衡性
2 .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B.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制度完善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D.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工业发展
3 . 甲午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这一举措
A.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B.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开始
C.适应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022-05-3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李鸿章对日方说:“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由此可见,李鸿章
A.认清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的根源
B.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
C.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启蒙作用
D.认同日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022-05-05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6 .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01-01更新 | 250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七校期末联考历史卷
7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8 . 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 “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9 . 甲午战后,“士大夫经此教训,……颇多主行新政,用西法以求自强,而德宗(光绪帝)之态度亦由此渐趋于维新矣”;袁世凯编练新军“亦颇注意于去旧更新,追步西洋”。这一状况
A.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B.导致袁世凯势力的崛起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D.加速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10 .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