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近代某一时期,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实行“联俄制日”。随后中俄签订《中俄密约》等条约,结果竟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C.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2 .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
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022-06-24更新 | 516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895年(光绪21年)英商怡和纱厂成立,1896年(光绪22年)英商老公茂纱厂、英商增裕面粉公司、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第一厂、日商三井制面工厂等成立……这一时期,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洋务运动的开展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4 . 1895年3月,俄国为保证辽东半岛保持“战前原状”而对日本进行了警告。法国作为俄法同盟的一员,出于义务支持俄国,而德国一心想使俄国卷入亚洲事务,以减少它对欧洲的压力,也参加干预。“三国干涉还辽”的相关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德国抢占胶州湾
C.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D.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小站练兵是指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为振兴武备,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在天津小站等地首次编练近代新式军队一事。

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就发现了旧式军制的诸多弊端。1894年9月,李鸿章曾在京师会晤即将参加黄海之战的德国陆军军官汉纳根,汉纳根建议中国用洋人西械,以新法练兵。10月,清政府设立督办军务处,由王公大臣负责,令胡燏棻自行试办。次年9月,胡燏棻将练兵场所由天津马厂移至小站。1895年底,清政府任命力主维新变法、倡导编练新军并曾参与援助朝鲜军务的袁世凯接替胡燏棻,负责练兵事宜。小站练兵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旧械,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并制订了一套以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主题内容的建军方案,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从小站军营里和保定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中,走出了四位民国总统、六位民国总理及三十几位督军。

——《清末改革史话之七》袁世凯练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小站练兵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站练兵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20-06-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示为1896年春谭嗣同《有感》一诗。与此诗的写作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
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朝廷
2020-01-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2019-10-09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9 . 铭记历史,缅怀过去,珍视和平,不忘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3亿中国人民迎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新华网报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的写作时间和创作背景。
(2)请分别列举一例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除南京大屠杀以外的日军侵华罪行。据材料三分析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3)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