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5 道试题
1 . 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进入南京,同时又预伏着太平天国的悲剧。……他们的论旨多保守小天堂于一隅之心,少经营八表以取天下之志。同小天堂相比,北京城成了非常遥远的东西。透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千百万小农保守安逸的小生产意识。……这一选择的结果,带来了太平天国事业的历史转折。”从材料来看,导致“太平天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定都天京偏安一隅
B.北京遥远,北伐军孤军深入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太平天国领导者沉溺于宗教
3 .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李鸿章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B.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D.“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4 . 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从英国购置机器。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奏请并获得清政府许可后,织布官局得以迁往武昌。这表明
A.汉族官僚势力开始崛起
B.民族工业对外依赖性
C.自然因素影响工业布局
D.洋务企业具有封建性
5 . 在近代中国,这场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合文化的尝试。”属于这场运动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沈阳机床厂
6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可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之一是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B.民族工业缺少技术优势
C.战争对经济环境的破坏D.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
7 . 1897年9月9日,德园通知俄国,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这反映出
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8 .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权利。”

材料三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

材料四“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指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1)从材料一来看,清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10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