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南京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也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重新建造厂房,办起了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88年又仿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

——王伟、梅正亮《跨越三个世纪的强国梦——档案史料中的金陵制造局》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材料三   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陵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民国政府的意图是什么?
2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材料三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1)读材料一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1-01-19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自尊自信,甚至言行间透出一股傲气。充分肯定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由厚重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自卑情结开始冰释。但农本商末的观念仍顽固地寄生在明清商人的头脑中,士仍是他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总之,明清商人的这种矛盾性格是由明清时代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摘编自张明富《明清商人文化研究》

材料二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白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以细软羊毛为宜,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 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明清商人的矛盾性格,并分析这种矛盾性格的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
2020-09-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江南机器制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241种。翻译馆已刊行的193种译书分类如下:政史8种,外交5种,商学3种,教育3种,数学、物理、化学28种,天文、地质测绘9种,农学10种,医学11种,矿冶15种,机械、工程15种,工艺、制造30种,船政7种,军事39种,地图两种,译名表4种,连续出版物4种。

——那世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书翻译及其特点》


材料三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伯康 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西书翻译的突出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