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学思之窗

咸丰十一年(1862 年) 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阅读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吗?
2021-10-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2 . 有人认为近代一批先行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地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2021-09-05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3 . 洋务派认识到“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他们受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下列企业的开办与“商战”思想直接相关的有
①上海机器织布局②开平煤矿③福州船政局④天津机器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4 . 洋务运动期间,部分洋务派秉持企业工人加班不加钱的理念,1881年,福州船政局将工人工作时间上调至每日11小时;湖北织布局也是在1893年后,将工人劳动时间延长至12至13小时。这表明,部分洋务企业
A.经营理念落后B.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C.缺乏市场意识D.借鉴西方管理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伊始,日本天皇就提出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强国目标,并被作为国家意志由日本政府坚决地贯彻执行。1872年2月,日本废除了兵部省,设置了海军省和陆军省,从而使日本海军完全独立。为加大对海军的资金投入,日本皇室、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国民都积极捐钱、购买公债。随着马汉著作的问世,海权观进一步理论化,日本又陆续出现了一批海权论者。他们的特点是把“马汉海权观”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把海洋战略研究与海军战术研究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日本传统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

——摘编自张景泉《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

材料二 中国创建近代海军时,封建社会已走到尽头,清王朝也由盛而衰,经历了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封建统治阶级只求保住发发可危的江山。中国海军没有建立近代的编制体制,也没有建立近代兵役制度。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中一直实行临时招兵制度,其既难保证兵员数量,更难保证质量。中国海军所用战术基本上停留在被西方早已抛弃的“横队撞角”战术阶段,所进行的战术训练内容也仍是以阵法变换为主,战术训练和军事理论严重滞后。这是中国近代海军虽拥有与日本海军差不多的武器装备,其战斗力大大低于日本海军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毕啸《近代中日海军创建对比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发展海军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滞后的原因和结局。
2019-12-26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019·海南·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6 .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19-06-21更新 | 6022次组卷 | 59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专练(新高考)-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8·浙江·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D.“求富”以“自强”
2018-11-07更新 | 3114次组卷 | 31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专练(新高考)-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8 .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