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甲午战后,清政府的三次大借外债均是“抵税借款性质”,但关税不够,而盐课、地丁等正税“系每岁正供,不宜作抵”,在赫德建议下,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抵偿借款,同意由海关“以每年约五百万两的收入,作为借款担保,并允许将来扩大管理范围”。这一情况(     
A.突出了信用担保的成分B.说明政府主权意识较为强烈
C.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D.暴露出列强控制中国的意图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要在中国架设电报线的请求,晚清大臣刘坤一认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固无须此。”曾国藩亦强调电报是“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经多方斡旋,最终清政府只同意在租界内架设电报线。这表明(     
A.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实际的态势B.清廷注重维护国家通讯主权
C.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D.与西方商战的思想已经出现
2024-04-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普天忠愤集》是甲午战后由孔广德编写的中国第一部民间抗日诗文总集,该书以“忠愤”作为指导思想和编选标准,其目的是“使读之者因耻生愤,因愤生励,兼其公忠,群思补救,挽既倒之狂澜,撑天下之全局”。这种“忠愤”正是甲午战争时期(       
A.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B.民主革命的表达形式
C.诗文创作的重要资料D.实业救国的真实写照
2024-03-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随着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英美将军舰驶入了中国内河,主要是长江流域。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上述军舰驶入内河和重庆分别是根据(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马关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设立之初,规划该局资本为100万两,先收50万两,分1000股,每股500两,并向社会公开招募。此外,该局还规定:购买股票者必须如实填写姓名和籍贯;股东出让股票时,也必须到招商局注册,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由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体现了开放性与民族性兼备的特征
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C.已突破传统“中体西用”的思想范畴
D.表明清政府已放弃抑商政策
2024-01-30更新 | 205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848年,徐继畬撰《瀛寰志略》。1866年,该书被同文馆选为教科书。十年后,郭嵩焘作为驻外使节前往欧洲,仍将《瀛寰志略》当作了解西方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对欧外交取得突破B.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C.对世界的认知迟缓D.西学研究已成潮流
2024-01-20更新 | 3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大肆以高额利息向清政府借款。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实力的普遍增强B.列强侵华矛盾日趋激烈
C.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D.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某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明白了自己的统治实在是摇摇欲坠,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督抚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如曾国藩创建湘军,李鸿章创建淮军。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B.影响了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使汉族官僚成为统治的核心D.彻底瓦解了清朝政府统治的根基
2024-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为洋务运动时期派遣赴美留学的120名幼童中学成归国后的职业情况。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职业铁路工程师政客外交官海军税务海关教师总理采矿工程师律师经商医生电信工作记者
人数14316203319183163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B.变革了封建社会性质
C.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D.促进了社会转型发展
2024-01-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为革除八旗、绿营之积弊,曾国藩效法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之道,大胆进行军事改革。他招募士兵的标准为“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并规定士兵只服从、听命于其直接统领者一人。 为增加吸引力,他规定亲兵、护勇每人每日军饷为一钱五分银子,高出绿营士兵军饷三倍。 为适应各种兵器,充分发挥各种火器及长短兵器的效用,他采用戚家军以营为基本单位的形式:一营下设四哨,每哨又辖四队,层层管辖。与八旗、绿营不同,湘军将领不仅掌握了军事指挥权,而且还控制了地方政权、人事权、财权。 曾国藩的军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对国家的依附、隶属关系。后湘军虽被遣散,但李鸿章的淮军完全沿袭了湘军的体制。甲午战争后,新军虽在体制上尽仿西方,但在治军思想上仍是秉承了曾国藩的封建做法。因此,其军事改革的功效彰显于一时,而贻害中国则超过八十年。

——摘编自丁朕义《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国藩军事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