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面是甲午战争前夕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力量对比图。该图可以说明
A.清政府的海防意识相对淡薄B.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C.日本海军综合实力强于中国D.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鄙视态度
2020-11-22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2 .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时评:“日人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无所得,我中国则守战和三者俱可操纵自如而又万众同仇,义形于色,虽当政者老成持重似不肯轻启兵端而民间谈及日人辄裂毗咬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尚何有所畏忌而让日人以争先战。”由此可知
A.清廷因犹豫不决而贻误战机B.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普遍增强
C.洋务新政已初步实现近代化D.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3 . 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三年后,他再次校阅海军,上奏称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由此可知
A.落后海防观念导致战争失败B.战争赔款导致了海军军费不足
C.军备落后是战败的重要原因D.经济落后阻碍军事现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7-12更新 | 5567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82年清朝官吏张佩纶在谈到日本时说:“日本自改法以来,民恶其上,始则欲复封建,继则欲改民政。萨、长二党争权相倾,国债山积,以纸为币。虽兵制步伍泰西,略得形似,然外无点将,内无谋臣。问其师船……余皆小炮小舟而已,去中国铁船定远、超勇、扬威远甚。”材料表明(  )
A.中国官员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形势有客观判断
B.清政府部分官员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认识有误
C.甲午战争前日本的海军实力与清政府差距很大
D.明治维新改革给日本的后续发展带来重重困难
2020-02-04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8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018-06-09更新 | 14934次组卷 | 148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寒假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
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
D.清政府的军力远胜于日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