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2 . 图所示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时政漫画,围墙上分别写着“西洋”“东洋”,蝴蝶的翅膀上下写着“留学”二字,右侧题有唐代诗人王驾的名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漫画的创作背景最可能是(       
   
A.八国联军侵入中国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C.民主革命潮流勃兴D.清廷废除科举制度
2023-07-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该争论发生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准备进攻南京B.清朝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C.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 中央政府根据天山南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治理新疆时都把重心放在天山南部。西汉政府治理西域后,设西域都护府及所属的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官员。唐朝治理机构比汉朝更加健全完善。州、县机构人员齐备、分工明确,下设更低一级的乡、里等基层组织。唐朝政府治理西域后,先后设立十二个县,实行都县制度。在实施规范完备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在新疆东部实行郡县制度的地区,唐朝政府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法等都在这里推行。

——-摘编自李国强《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新疆最严重的暴乱是始于 1865年至1877年浩罕国阿古柏匯帮的野蛮入侵。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1871年沙俄军队入侵伊犁,两个月后伊犁沦陷。英国也虎视眈此,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左宗棠大声疾呼收复新疆势在必行,最终得到了晚清政府的支持。1876年初,左宗棠“抬棺西征”。九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地被收复。阿古柏集团覆灭。1880年左宗棠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态势。在此背景下,清延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1881年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领土主权。1884 年清延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此,新疆废除了伯克世袭制度,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左宗棠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运输环境,大规模招收流散人员,开渠凿井屯田,振兴农牧蚕桑。

——摘编自邵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出兵收复新疆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边疆治理与海洋权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准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治边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6 . 19世纪70年代,清廷发生了一场国防战略的大争论。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这场争论发生的背景是,当时(     
A.洋务新政的推行遭遇阻力B.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C.日本成为中国主要的外患D.沙俄企图侵占中国的东北
2022-07-05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小站练兵是指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为振兴武备,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在天津小站等地首次编练近代新式军队一事。

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就发现了旧式军制的诸多弊端。1894年9月,李鸿章曾在京师会晤即将参加黄海之战的德国陆军军官汉纳根,汉纳根建议中国用洋人西械,以新法练兵。10月,清政府设立督办军务处,由王公大臣负责,令胡燏棻自行试办。次年9月,胡燏棻将练兵场所由天津马厂移至小站。1895年底,清政府任命力主维新变法、倡导编练新军并曾参与援助朝鲜军务的袁世凯接替胡燏棻,负责练兵事宜。小站练兵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旧械,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并制订了一套以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主题内容的建军方案,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从小站军营里和保定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中,走出了四位民国总统、六位民国总理及三十几位督军。

——《清末改革史话之七》袁世凯练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小站练兵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站练兵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20-06-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林则徐“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
李鸿章“新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D.边疆存在着严重危机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以上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这次战争时期因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三元里民众发起了抗英斗争。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就把政治软弱和四分五裂的中国看成是扩张自己利益的场所,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和欧洲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离现场更近一些罢了。

——据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北端对面”口岸的名称,并简述“通商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2019-11-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6
10 .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
B.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C.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D.国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