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企业形式设厂数资本(万元)资本所占比重
官办371007.89.2%
官办招商集股6356.43.2%
官督商办273.80.7%
官商合办301139.910.5%
商办4168277.776.4%
合计49110855.6100%

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间市场活力得到激发
C.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
2 . 中国铁路之艰难进程

材料一   1867年10月到1868年1月,清王朝召集中央高官和地方大员集体讨论铁路事宜,李鸿章的意见最具代表性“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官不能治其罪,亦不能责令赔偿,致激民变”。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材料二   “用兵之道,贵审敌情。俄自欧洲起造铁路,渐近浩罕,又将由海参崴开路以达珲春。此时之持满不发者,非畏兵力,以铁路未成故也。不出十年,祸且不测。”“若一旦下造铁路之诏,显露自强之机,则气势立振,……不独俄约易成,日本窥伺之心亦可从此潜消矣。”

——1880年刘铭传奏请建造铁路

李鸿章写信给张佩纶说,刘铭传的建议是他“所欲言而久未敢言”,而“幸于吾党发其端”,“闻都人士近日讲求洋务者,多亦不甚以为纰缪,殆国运中兴之几耶!惟事体重大……亦恐穷年毕世,不易卒业,时政苦文法拘束甚矣,庙堂内外,议论人心皆难划一,无真能主持之权,即断无通力合作之日。是以徘徊审顾,未即属草,少迟姑就事理,略一敷陈耳”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十九

材料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903年12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各省官商只要经过政府批准,都可以修筑铁路。次年年初,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共集资1670余万两白银,是当时各商办铁路中最大一笔路款。有学者说“这并不是因为当时川人最有钱,而是他们盼望铁路的心情最为殷切。”

至1949年为止,全国合计“修筑27380公里,拆除3290公里,保留24090公里”,有清一代修筑了9618公里铁路,其中9254公里是甲午战争后1895年至1911年间修筑的,平均每年修筑544公里,而在此以前每年修建20公里。

——采选自袁伟时:中国铁路艰难的接轨等

材料四:

帕尔森预言到,如果打通清国内陆腹地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完全可以将丰富的农产品运销到国外。帕尔森希望西方列强时刻牢记,20世纪清国的发展,将主要由清国自身的条件决定,而不会受到欧洲太多的影响。未来的大清国将会是一个吸收了一些外国观念但仍然保持本土特色的国家。

——《一位美国工程师在粤汉铁路沿线的观察笔记》


问题:
(1)兴办铁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中国人主持建造的第一条准轨(标准轨距)铁路是什么?例举中国近现代史上向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另一个第一吗?
(2)根据材料,概述李鸿章在什么趋势下转变了对兴办铁路的思想。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兴办铁路”的解读。
2019-11-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3年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表2。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清廷积极推行教育救国政策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4 . 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下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籍贯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
人数84218421
百分比%7017.56.73.31.70.8

A.洋务派重视引进国外思想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留学成为救国的重要途径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5 . 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1876年京师同文馆五年制课程设置
年次课程备注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其稍进者亦皆随时练习作文。
学四元解法、几何原木、平三角、弧三角
格致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者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B.“西学”教学内容涉及较为广泛
C.外语学习成为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内容D.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不占首要位置
6 . 如图摘自《点石斋画报》,图中作者评论:日人无礼扰我中土,幸有李傅相大度包容,重申和议,乃犹多方要挟赔费而外,兼索割地。泰西各国闻而不平,遂于四月十四日中日换约之期,各派兵舰赴烟观看。……日使知众怒难犯,不得不降心相从,……而中日之和局遂成。这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仍存天朝上国观念B.民众呼吁列强保护弱国
C.国人以传统观念解读战争D.列强对华利益争夺加剧
7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英国日本
189469.496.26
190062.9911.20
190555.7114.04
191050.8916.14
191448.3120.39

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
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8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65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八
19-20高二下·陕西西安·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口号解读
冲决俗学之网罗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
冲决君主之网罗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
冲决伦常之网罗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的伦理思想
冲决群学、群教之网罗哲学启蒙

A.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
C.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
10 . 光绪二十一年,在丘逢甲等人的推动下,“台湾民主国”成立。他们一面电告清政府:“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机,自仍归中国。”一面宣示中外,“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民主国”成立于1894年
B.“台湾民主国”成立导致两岸分裂
C.丘逢甲等人尝试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映出台湾军民捍卫主权的爱国精神
2020-08-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