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把孔教、佛教、道教斥为妖术。曾国藩斥其:“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所过郡县)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这反映了(     
A.近代农民运动对社会转型的严重阻碍B.民族危机加深是双方冲突的根本原因
C.双方冲突根源是晚清自然经济的解体D.西方近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2022-11-20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对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数量逐渐超过军用企业数量,合理的解释有(     

①国内外矛盾缓和,统治相对稳定,洋务派逐渐把重心转向民用企业
②民用企业能够解决军工的原料、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等问题
③大力兴办民用企业可以寻找财源,还可以“稍分洋商之利”
④洋务派对西方认识加深,试图把运动引入到“先富后强”的轨道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1年,李鸿章和曾国藩联名上书,奏请派出留学生,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之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然后可以图自强。”可见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B.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C.适应国家近代化需要D.打破传统的教育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81年留美幼童返华前,他们的美国师长在联名致函中国总理衙门时写道:“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能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为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这主要表明留美幼童(     
A.深受西方礼仪熏陶B.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
C.政治观念比较保守D.具有浓厚的家国意识
5 . 1853年4月,英国在华全权代表文翰访问南京后得出判断:“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而清廷一方则从没有显示出这种意向,也决不能指望清廷显示这种意向。”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抛弃了传统外交体制B.清廷顽固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C.英国意在维护其在华条约利益D.太平天国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2022-11-0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学者统计,从1949——1979年间学界发表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文章114篇,远低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等主题;从1979年—1999年间,学界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不下623篇,成为仅次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代发展影响学术的研究B.历史研究方法的改进
C.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不同D.历史研究理论的创新
2022-11-0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95次组卷 | 10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如表中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历史事实历史解释
A光绪二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英国获得“派员驻寓”重庆和宜昌等特权《烟台条约》中明确规定英国开埠重庆
B1891年,川东道员黎庶昌认为,“诚为中国挽回利权起见”,应尽快在重庆开办机器纺纱局,基本坚持“不借洋款”机器纺纱局的开办是帝国主义资本侵略的直接产物
C1904年10月28日,重庆总商会会长李耀庭发展实业,为保护商权参加各项争取民权活动,集体抵制洋商,带领商会渐趋于“四民之首”的地位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反帝事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四川、重庆的发展
D民国初年传教士修筑仁爱堂医院,救济百姓。1920年重庆主教邀请法籍安娜保禄等来渝成立重庆修会。1928年天主教会创立明德初级小学,后更名为曾家岩小学传教士的活动有利于重庆的全面发展

A.AB.BC.CD.D
9 . 张之洞在《劝学篇》自序中反复申明,该书外篇所列学习西方的诸项内容都与六经之旨、三代之义相合,中国“圣经之奥义”“可以通西法之要指”,中国虽未“习西人之技,具西人之器,同西人之法”,但“已发其理,创其制”。张之洞这些言论旨在(     
A.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为戊戌变法提供指导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4年,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上奏:“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这反映了奕䜣意在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积极寻求强国之路
C.主动融入国际社会D.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